【康复案例】抽动症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?干预前眼睛不自主上翻,同时伴有咧嘴、歪脖子的症状,干预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
2024-05-27

儿童抽动症_儿童抽动症_儿童抽动症

抽动症康复案例

抽动症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?这个孩子干预前眼睛不自主上翻,同时伴有咧嘴、歪脖子的症状,抽动的频率很高,在课堂影响同学,干扰秩序。干预后孩子的症状基本消失,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。

什么是抽动症?

抽动症,又叫抽动障碍(Tic disorders,TD),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、以肌肉抽动(肌肉不自主收缩)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。

大多起病年龄在18岁之前,4~8岁最多见,平均年龄约为6岁,在10~12岁最严重,然后逐渐减少,有些在青春后期和成年早期消退。男童较女童多见,男女比例约(3~5):1。

儿童抽动症_儿童抽动症_儿童抽动症

抽动是指突然、无目的、快速、刻板的肌肉收缩,按照抽动的肌群分为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,按起病时间分为短暂性抽动(<1年)和慢性抽动(>1年)。而如果同时有2种以上的运动抽动和至少1种的发声抽动则称为妥瑞综合征(Tourette Sydrome,TS),起病常超过1年,是抽动症中较严重的一种类型。

01

常见的运动抽动

面部:眨眼、挑眉、耸鼻子、嘟嘴、张口、舔唇

头颈部:甩头、点头、头后仰

四肢:抬手、耸肩、抬脚、手指/脚趾动

其他:缩肚子、鼓肚子、不自主地摸某些部位/身体部位

02

常见的发声抽动

清嗓子、咳嗽、尖叫、模仿动物叫声、发“啊、哒”等奇怪的声音......

抽动的症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,随着时间的推移,抽动的形式和频率都可发生变化。家长往往会反映说孩子明明一开始的时候只是眨眼,后来没事了,突然又开始弄鼻子,鼻子不搞了,又出现喉咙发声音了。这是因为抽动具有多变性、不稳定性,症状时轻时重。

通常,越是情绪紧张,越是严重,情绪放松,注意力分散后就会减轻,进入睡眠后基本消失。

约半数的患儿共患一种或多种行为障碍,包括注意力缺陷多动症、强迫障碍、睡眠障碍、情绪障碍。

抽动症为什么会在开学前后高发?

我们发现抽动症会在开学前后高发,原因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:

01

父母期望值较高、自我要求完美、即将面临升学等,都会给孩子带来较大的压力;

02

假期中孩子们常常生活作息不规律,睡眠时间不充足;

03

沉溺于游戏、看手机、电视、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时间较长;

04

家庭成员间矛盾较多,家庭的人文环境不和谐;

05

部分孩子面对换学校、换老师等情况,产生畏惧、紧张的情绪;

06

上学期考试成绩不佳,与同学交往不善,对学校有抵触情绪;

07

过度关注自己的症状,担心开学后会被同学嘲笑等。

孩子确诊抽动症,父母可以怎么做?

抽动症是一种儿童期常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,与遗传因素相关,父母一方患有抽动症,则孩子的 TD 发病率亦升高。同时,TD 的起病和发展受精神心理因素、社会环境因素影响。家长可以通过行为管理方式,帮助孩子减轻TD 症状。

01

培养规律作息

儿童活动量过大,作息时间不规律,导致身体过度疲劳,大脑皮层过度兴奋,则更容易加重 TD 症状,临床上常有家长反应白天的时候好好的,到了晚上尤其是快睡觉的时候症状特别明显。规律作息,协调活动与休息,劳逸结合,更利于神经功能稳定。

儿童抽动症_儿童抽动症_儿童抽动症

02

调整教养方式

抽动症患者的家长常能观察到一种现象,越是批评责备,孩子的 TD 症状就越是严重。适当放松要求,以温暖、鼓励的方式养育孩子能有助缓解孩子的 TD 症状。

儿童抽动症_儿童抽动症_儿童抽动症

03

健康饮食习惯

一些研究显示,TD 的发生与营养素(尤其是锌、铁)的不足可能有关,过多食用含多种添加剂的加工食物可能会抑制某些营养素的吸收。尽管未必需要额外补充这些营养素,但进食新鲜蔬果、未经过多处理的新鲜肉类更利于营养均衡。

儿童抽动症_儿童抽动症_儿童抽动症

04

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

家长可以留意到 TD 儿童在玩手机、平板或看电视时出现眨眼、吸鼻子等症状的频率更高,这可能与大脑过度兴奋、神经紧张、视疲劳有关。虽然电子产品与TD的关系还不明确,但从孩子的视力发展来讲,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也是很有必要的,建议每天不超过1小时。

儿童抽动症_儿童抽动症_儿童抽动症

05

帮助孩子疏导情绪

TD儿童常有焦虑、紧张情绪,甚至因无法处理情绪而出现攻击行为,关注孩子的情绪,教会他们正确处理不良情绪是十分有意义的。

儿童抽动症_儿童抽动症_儿童抽动症

儿童抽动症_儿童抽动症_儿童抽动症

儿童抽动症_儿童抽动症_儿童抽动症

相关资讯